
10月8日,农历八月十七,寒露。随着十一长假的余温散去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“寒”字的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:"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"寒露,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与戌月的起始。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”从白露到寒露,候鸟南飞,菊花盛开,大自然用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时光的流转。
这个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节气,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习俗体系。北方地区盛行登高赏红叶,人们拾级而上,看漫山枫叶由绿转红,感受"霜叶红于二月花"的诗意。南方则有"饮寒露茶"的传统,此时采摘的茶叶既无夏茶的苦涩,又比秋茶更显醇厚,茶汤在杯中泛起琥珀光泽,轻啜一口便能品出整个秋天的韵味。沿海地区正值蟹肥鱼美之时,人们一边品尝膏满黄肥的大闸蟹,一边用姜茶驱散秋寒。
随着寒气渐生,养生之道需顺势而变。饮食宜遵循"养阴防燥"的原则,多食芝麻、糯米、蜂蜜等柔润之物,少食辛辣刺激之品。热气腾腾的芝麻糊成为此时最受欢迎的时令美食,既能润泽肌肤,又可乌养须发。起居应当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足部保暖,民间"白露不露身,寒露不露脚"的谚语便是此理。此时锻炼不宜过度出汗,以微微发热为度,太极拳、慢跑等温和运动最为适宜。
寒露时节,广袤的田野上正描绘着丰收的画卷。东北平原的稻浪翻涌着金黄,华北地区的棉田盛开着云朵般的洁白,江南水乡的果园里挂满了沉甸甸的柑橘。农人们遵循着"寒露不摘棉,霜打莫怨天"的古训,抓紧晴好天气抢收棉花;"寒露油菜霜降麦"的农谚则指引着冬作物的播种时机。
文字